2022年10月14日,ag官网 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立项答辩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潘玉坤、韩蕾、丁红旗、姚云帆、隋源远、孙尧天等评审老师、本科教学院长汤拥华老师与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左媛老师莅临此次线上会议,共26组同学参加答辩。
下午13点整,答辩准时开始,每组答辩10分钟,前5分钟为学生陈述时间,后5分钟为问答时间,答辩过程中每组安排一位同学完成本组的答辩记录,特别是老师提出的建议,保证后续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次答辩项目覆盖六个专业方向,涉及内容广泛,兼具学术性与应用性,如《上海聋人听人网络书面交际语用研究》结合当下热点,关注弱势群体聋人在网络书面交流中的语用特征;《<古文字类编(增订版)>字形梳理及数据库建设》基于新材料、新观点、新研究,校订《古文字类编(增订版)》,建设相关数据库。此外《中国“第五代”导演在法国的影响研究》《文学地理学视角下的“新南方”地景重绘》《敦煌存调名佛教曲子词研究》等项目具有挑战性,各组项目百花齐放,令人耳目一新。
答辩掠影
针对同学们的项目呈现出的一些问题,评审老师们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一)
论据对论题的支撑力不足
老师建议:收集论据的范围需要更广一点,文本需要有可靠的来源,对于论证材料的考察尽量详细一点,并尽可能弄清楚材料中的判断是否公允,是否足够有价值。
(二)
材料与材料、时代背景、整体社会进程关联性不强
老师建议:在研究中把握好理论的形成脉络,将研究对象放入当时的整个知识文化系统和历史文化背景中来看,注意深入探讨,谨防问题简单化。
(三)
对概念的界定不够清晰
老师建议:对概念的具体内涵需要进一步细化,科学、严谨、清晰地确定界定标准。
(四)
研究目标不够集中明确
老师建议:需要明确研究方向,目标可以更集中一点,适当缩小一些研究范围。
下午18点15分,26组答辩全部完成。此次答辩沿袭了ag官网 一贯的评审方式,六位评审老师来自不同研究领域。在每一组报告完毕后,相关研究领域的评审老师们会对该项目进行即时点评,这样既确保了评审各环节的公平公正,又给予了同学们更加专业的指导。本次答辩出于防疫需要只能选择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虽然大家不能线下交流,但线上答辩也是精彩纷呈。
在此次科创立项中,大多数的项目选题都体现出同学们较强的问题意识,切入角度兼顾了合理性与创新性,研究计划条理清晰,分工合作相当明确。综合老师们的意见,今年的项目也显现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与整体社会历史背景的关联性有待加强,理论参照不够深入,课题容量过大,对前人成果未进行充足的考察和取舍等。从答辩结束后各小组提交的答辩记录来看,经过此次线上汇报,大家对于本组研究的项目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后续开展的进一步研究也有了更明晰的方向。希望大家充分吸取评审老师意见,在之后与指导老师积极沟通配合,脚踏实地,把项目做精做细,争取让最后的成果更具价值和意义。
答辩公示链接如下:
//agofficial.net/9f/22/c28487a433954/page.htm